挣脱产量枷锁 车企自主投产电池幕后你造吗
挣脱产量枷锁 车企自主投产电池幕后你造吗
近年以来 ,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利好政策不断出台 ,产业持续高速发展。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 ,2015年1-10月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20.69万辆 ,同比增长300% 。更有专家预测 ,2015全年的新能源汽车生产量将有望突破30万辆 。
但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升温 ,作为核心零部件的动力电池产能不足的短板也逐渐暴露出来 。正如许多专家分析的那样 ,动力电池的供给短缺 ,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。以今年为例 ,2015年我国动力锂电池需求约为12.5GWh ,产值约合250亿 ,而目前动力锂电池实际产能或只有5Gwh 。
天能集团的相关负责人在采访中向中国电动汽车网记者坦言 ,今年上半年天能锂电池产能已经跃升至1.25GWH ,位列全球锂电产能前十 。而产出的电池都已被众泰 、康迪 、奇瑞 、华立等采购一空 ,市场却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。可见我国超速发展的新能源车已经将电池产量远远甩在了身后 。
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,以电池起家而占尽先机的比亚迪让诸多车企得到了灵感 。上汽 、北汽 、众泰 、力帆等几家企业都调整了战略 ,纷纷开始自行投产电池 。而这些车企投产电池的背后 ,除了保证零配件供应量跟上产出以外 ,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因素 。
采购电池成本高
对整车厂而言 ,做新能源汽车最大的问题在于成本控制 。而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 ,如果对外进行采购 ,它的价格将占到整车成本的30%到45%之多 ,会在很大程度上压缩车企的利润 。
近年来由于电池的供不应求 ,电池企业的话语权逐渐增大 。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从今年初的4万元/吨一路上涨至7万元/吨 ,进一步增加了没有电池产出能力的车企的采购压力 。
此外 ,由于中国的电池规模化生产尚不成熟 ,无法达到扩大规模从而降低成本的效果 。动力锂电池的回收体系也并不完善 ,因而动力锂电池的成本居高不下 。
国内电池整车匹配能力低
目前国内涉及动力蓄电池配套生产企业有177家 ,但实际上 ,能进入整车供应链的企业却仅有比亚迪 、天能 、力神 、比克 、万向等不足10家 。
许多电池企业并非没有产出 ,但在集成能力 、生产一致性和安全性上都有一定缺陷 ,无法达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技术要求 。产出的电池差异性比较大 ,整车匹配能力不高 ,而这正是电池最忌讳的缺点之一 。
因此 ,车企自主投产电池 ,严格把关电池的合格率和利用效率 ,提高电池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也是对产品性能的必要追求 。
实现“弯道超车”须掌握核心电池技术
汽车工业发展至今 ,中国由于起步较晚发力不足 ,已经被世界的车企甩在了身后 。但对新能源汽车来说 ,中国和世界的汽车工业第一次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。
为了抓住这次“弯道超车”的机会 ,国家不遗余力地以政策利好助推新能源汽车 。而各大车企卯足全力占领国内市场的同时 ,也都想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。
根据统计机构数据 ,2015年9月份 ,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创4.76万辆新高 。而在庞大的中国市场助推下 ,也只有比亚迪和北汽两家企业能够跻身十强 。
可以说这两家车企的成功 ,与他们具备产出电池的能力是密切相关的 。其他车企的生产脉门都掌握在电池厂家手中 ,甚至大多数还是日韩的国际电池厂商 。
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 ,一旦外资电池彻底垄断了中国市场 ,那么动力系统的相关核心技术将会从此失落 ,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又会回到传统汽车核心技术空心化的老路上 ,错失突破的良机 。
因此 ,研发动力电池虽然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,但对车企的品牌竞争力和长期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 ,只有勇于调整战略的车企才能复制特斯拉和比亚迪的成功 。
来源:中国电动汽车网 作者:陈劼 电缆故障测试仪厂家 www.ishuntong.com 扬州一定发电气 转载此文 。- 上一篇 :环保税法草案年底前将由国务院审议 2015/11/18
- 下一篇 :环保部 :环评验收哈密~河南(郑州)±800kV特高压直流工程 2015/11/18